这是一个教书匠与一群航空工匠新生代的故事。
技术上,他是“一把刀”;教学上,他是“一面旗”;育人上,他是“一盏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黄登红教授心怀“国之大者”,担当育人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教书育人楷模”。
为了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黄登红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回答。
技术“一把刀”
2002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械制造学院(以下简称长沙航院机制学院)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黄登红。
刚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的他,师从国内数控螺旋锥齿轮行业专家曾韬教授,正是意气风发、干事创业的好年纪。
在同事们眼中,这个年轻人“既上得了讲台,又下得了车间”,是系里最为紧缺的“双师型”教师——
讲台上,他激情四射,生动精彩的课堂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实训车间里,他摸爬滚打,不到一年时间就熟悉了车间里大大小小的机器设备,不仅能熟练操作,出现故障还能自己维修。
有一次,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学习,观摩了车间的机器设备后,很好奇:“你们的机器设备怎么维护得这么好?每年维修要花多少钱?”
黄登红回答:“一分钱不花,自己修!”
“我们学校每年的维修费用可是一笔大数目!”兄弟院校的老师开玩笑:“那以后我们学校设备故障,我们可要来请你!”
没过多久,电话来了。“黄老师,我们学校有个数控机床坏了,能不能请您来一趟?”
黄登红如约到了学校,几个小时后,故障排除。
和黄登红一起前往兄弟院校的,还有同事严勇老师。这次经历更让严勇对黄登红刮目相看。回来的路上,他对黄登红说:“佩服!我也想成为你这样的老师。”
其实,严勇不知道的是,黄登红其实早就名声在外,是数控圈内公认的“技术大牛”。
2011年的一个深夜,黄登红的家中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传来中南传动机械厂车间主任急切的声音:“黄教授,十万火急,设备出故障了!”
黄登红挂了电话就往企业赶。
中南传动机械厂是一家主营航空齿轮和传动部件的大型工厂,生产线上一台关键的进口设备突然故障,生产线一度陷入停顿。对企业来说,“生产线”就是“生命线”。数控机床价格高、精密程度高,因此一般维修人员不敢轻易上手。而从国外找厂家维修,企业不仅要支付高昂的维修费用,还要面临停工停产的巨大损失。
推开车间大门,一车间的工人齐刷刷都在等待复工。打开机器说明书,全是英文。黄登红有些紧张,他也觉得此次任务艰难、责任重大。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黄登红查阅机床结构图纸和原理图纸,对机床电路、参数、控制系统、电源等进行仔细确认,反复调试设备,凭借丰富的经验进行推理判断,找到了故障的根源。
设备重新启动,已是凌晨两点。生产线顺利恢复运转,黄登红也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事情何止一次两次!2014年8月,一封来自某航空修理工厂的感谢信寄到了长沙航院机制学院。
就在几个月前,黄登红应邀赴该厂交流任职。当时厂里一台进口设备发生故障,国外制造商报出20万元的维修“天价”,且不能保证生产进度。黄登红很不服气,心想:我们自己凭啥不能解决呢?于是主动请缨维修该设备。他从工厂资料室找出了一尺多高的外文设备手册,一个个单词翻译,一根根数据线测试。经过半个月白天爬机床,晚上查资料排查,黄登红终于找到故障根源,以不到2千元的成本使设备恢复了正常。后来黄登红又利用下班时间带领车间技术员不断优化设备参数和加工工艺,使产品合格率提高至100%,效率提高近30%。
这事在厂里引起了轰动。厂里的老师傅竖起了大拇指:“能让‘瘫痪’的数控机床‘起死回生’、重新使用,黄登红教授,真牛。”
长期支援企业设备维修的黄登红发现,进口设备的国外厂家到中国企业维修时,不仅价格高昂,往往还有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维修过程严格对外保密。
“要破解进口数控机床维修的‘卡脖子’难题,我们不仅要掌握核心技术,更要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技能人才。”凭借一手“绝活”,黄登红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还为企业开展新工艺、数控设备维修等员工培训600余次,被中航5712工厂等多家单位聘生产技术顾问,被中国航发集团聘为“特聘技能人才导师”。
很多人不解:“黄老师的技术从何而来?”
黄登红笑而不答。
可细心的学生却发现了黄登红的“秘籍宝典”。
“黄老师随身携带一个黑色笔记本,经常看到他在上面抄抄写写。”学生们念念不忘,“什么时候有机会能够看看黄老师的那本‘宝典’就好了。”
可学生们不知道的是,那本黑色笔记本不过只是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黄登红众多笔记本的其中一个。面对数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黄登红不敢有丝毫松懈,工作之余,他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锻炼出了极强的总结归纳能力,更是将工作心得、学习笔记分门别类地记录了下来。
妻子张艳芳对学生口中的“黑色笔记本”却有着别样的感情。
她说,刚进长沙航院的时候,全家就住在学校宿舍里,丈夫经常不是泡在教室、实训室,就是在企业车间,回到家里,总是拿出这个黑色笔记本,不停地抄抄写写。
有时候,妻子想和他说说话。黄登红口里答应着,手却没有停下来,在那本黑色笔记本上继续着手头的写写画画。
一场夫妻之间的“大战”由此点燃,那本黑色笔记本不幸“牺牲”。
没过多久,妻子发现,在“大战”中“牺牲”的笔记本竟然“起死回生”了——
黄登红重新誊抄了那本笔记。
作为黄登红一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的宋福林说:“这么多年来,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黄老师还是保持着睡前也要看几页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刻苦钻研的劲头。”
因为,黄登红始终记得研究生导师曾韬的教诲:“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先进的设备,只有先进的工艺。先进设备没有咱可以买,但先进工艺是买不到的,只能靠我们一代代机械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努力。”
正因为如此,黄登红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职工先进个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年度先进人物’”“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首批‘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2021年,黄登红还作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者唯一代表入选“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教学“一面旗”
身怀“绝技”的黄登红一度成为企业争先招揽的“香饽饽”,不少企业登门拜访:
“黄老师,我们这里很缺您这样的技术人才。”
“黄教授,只要您愿意来……”
“可我只喜欢当老师。”黄登红一一谢绝,一门心思抓教学、搞课改。
初进学校,黄登红就发现一个难题——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在“黑板上开机器”,不少老师坦诚,自己很少有机会真正操作机器;而学生的表现更是可以用“三个一”形容:一上课,瞌睡连天;一下课,跑得比老师还快;一上手,学过的全忘光。
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并学以致用?黄登红一直在寻找突破的方法。
在一次和老搭档杨丰(现为长沙航院机制学院院长)赴武汉学习的经历中,黄登红意外收获了教学改革的灵感——在职业教育专家赵志群的讲座上,他接触到了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两人如获至宝。讲座结束,他们立即购买了讲座上推荐的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两人商量,要把“项目教学法”带到长沙航院机制学院的教学改革中。
回到学校,黄登红首先从自己任教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开刀”,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设想——
第一步,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将实践课和理论课从原来的“3:7”调整为“1:1”。
第二步,解决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黄登红发现,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增加一道中间环节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上完理论课,可以在电脑上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操作环境进行案例仿真演示,学生也可以在电脑上输入程序后进行仿真加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做完这些再进车间实操,心里就有底了。”
第三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以企业产品作为载体,把课程分为若干个项目,将知识点分别融入不同的项目中,课程难度逐级增加。
“第一学年,学生能够加工出简单的航空零件,到毕业时,学生能够独立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航空零件。学生知道学了这些知识能够运用在哪里,能够做出什么产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动力。”
黄登红的“教改实验”大获成功,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上学生们总是最活跃最积极,下课了也不舍得离开教室,讲台前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实训课的合格率更是提升到了95%以上。
“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可这也给教师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以前准备一节课,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准备一节课,可能需要三个小时……”一些老教师有些不情愿。
黄登红也不多说,他用实际行动挑起了重担,每学年近5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所授多门课程被评为A类课,创造了多项常人难以同时保持的记录。
学院内的一位老师起初很不适应这种模式,在黄登红的感染下,她不仅克服了困难,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工作,成为了学院内的骨干教师。
在黄登红的带领下,更多的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改革,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蜕变。
严勇说,从科研的“门外汉”,到独立主持、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空军装备部航空修理等重要的科研项目,黄教授帮助许多像我这样过去‘碌碌无为’的老师打开了一扇从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科研的大门。
青年教师谌侨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被黄登红点名参加教师技能竞赛,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在黄登红的耐心指导下,谌侨获得了当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技能竞赛三等奖。
曾经的学生宋福林留校后的第5年,一举斩获了湖南省电气控制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教师组第一名,成为“湖南省技术能手”。2016年又在第七届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捧回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并收获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2018年,宋福林带领的参赛团队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夺得一等奖。
宋福林说,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黄老师的指导,对我而言,黄老师就是成长路上的一面旗帜。
的确,黄登红这面旗帜一直影响着、激励着、改变着长沙航院机制学院的每一位教师——全院有7位教授,占全校教授总数的1/3;科研项目数量占全校总数的1/3;湖南省自然科学科教联合项目,占学校该项目总数的3/5;全校7位全国技术能手,也全都来自机制学院。
可黄登红并不想止步于此,他心中还有一个宏愿——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培养更多“航空工匠”。
2012年,刚满38岁的黄登红被任命为长沙航院机制学院院长。他提出,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新建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并打造飞行器制造和维修专业群。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专业不仅成为了长沙航院的王牌专业,飞行器制造和维修专业群被立项为湖南省一流专业群、全国“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多年来,学院为航空事业培养了7万余名具有忠诚奉献品质、航空报国精神、“三敬零无”素养的航空工匠新生代。
机制学院的建设如火如荼,可黄登红的身体却在日夜操劳中日渐消瘦。2019年7月,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缺乏系统治疗,黄登红被确诊为胃癌。
可此时正值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申报的冲刺阶段,作为湖南省教科院特邀专家,黄登红负责指导省内8所中职学校的申报工作,他瞒住了所有人,继续工作。直到工作完成,他才去办理住院手续;
8月,他接受了全胃切除手术;
11月,刚刚办理完出院手续的他立即返校报到;
2020年5月,他主持的飞行器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立项为湖南省专业教学创新团队;
2021年4月,黄登红名师工作室成为湖南省首批“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他说,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
正如该院院长陈勇所言:“黄登红是个永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他的身上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爱岗敬业、特别肯干实干的航院情怀,非常难得。”
育人“一盏灯”
从一名普通讲师成长为副教授、教授,再到长沙航院机制学院院长,无论角色如何转变,但黄登红始终铭记自己的第一身份——一名职业教育的教书匠。
学生对他“又怕又爱”。
怕,是因为黄登红“严得要命”;爱,是因为黄登红对学生“爱得真切”。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过程中,黄登红来到实训室详细检查学生们的各项操作,突然他脸一沉:“这个不对。”
学生们赶忙上前,原来是机床上一组电线的标序出了差错——要在不到2毫米粗细的电线上写上三位数的数字,一排线共20根,黄登红要求数字标记必须清晰工整、朝向必须一致:“必须重做”。
有学生嘟囔:“不就是不容易看清吗,干嘛非得这么较真。”
黄登红压抑住怒火:“航空维修上很小的一个偏差、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学生们哑口无言。
课堂上,几乎黄登红的每个学生都听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导弹导航上的陀螺仪的原理很简单,在国际上也是公开的,但陀螺仪的难点在于它的制造精度,陀螺仪的制造精度决定了导弹的命中精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航空制造是‘100-1=0’的事业,必须做到‘零缺陷,无错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故事教会了学生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汽车抛锚我们可以停下来修,飞机在天上抛锚了,该怎么办?”黄老师的话总能让每一个学生陷入沉思,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切地理解“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
邓中华是长沙航院机制学院的一名老师,也是黄登红带的第一届学生。他始终记得黄老师上的第一节课,不是直接开始训练,而是让大家把机床的卫生整体打扫了一遍。
在学生张家丰的记忆中,黄登红陪着大家上晚自习的场景特别深刻。“每天晚上,黄老师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每节自习课,他都会说,你们有问题到我办公室来,我一直都在。”
有时候,黄登红觉得对学生有些严厉得过头了——当时,一个叫周扬的学生犯了错误,黄登红不仅让他写检讨,还要求他把检讨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周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怯怯地问黄登红:“黄老师,能不能私下里做检讨?”
“没得商量。”黄登红严词拒绝。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感觉挺内疚的。”
黄登红患病住院期间,周扬来看望他,病榻上黄登红还念着过去这件事。
“有这回事吗?”周扬挠了挠头,笑着说,“我只记得那个时候您经常用晚自习为我们讲解高数题,临睡前经常到宿舍问我们生活是否习惯,学校组织舞会时您都会抽时间过来教我们跳舞……”
黄登红这才放了心。
黄登红的“严”出了名,可学生却对他很亲近,因为学生们能感受到黄老师“发自内心的爱”。
有一年,黄登红担任班主任,班里的一位女生王欣欣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女孩身形瘦小、脸色发白,衣服换来换去只有两套。细心的黄登红找了王欣欣身边的好朋友了解情况,得知她每月的生活费仅够每天吃两顿饭。于是,黄登红经常叫王欣欣和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来家里“开伙”,学生到家里来,妻子便会很默契地张罗上一大桌子菜。
而对黄登红的另一个学生官华清而言,黄登红是他一生难忘的老师。
2008年,官华清因为沉溺网络游戏导致好几门课程成绩挂科,被学校“黄牌”警告,面临退学。心情郁闷的他又走到了网吧门口,正巧碰到黄登红。黄登红对这个学生印象很深,官华清虽然成绩不好,但喜欢动手操作,黄登红教的数控维修课他基本不缺席。
“你小子不会又翘课打游戏了吧?”
“心情郁闷。”
“官华清,你不要放弃自己。通过我对你的观察,发现你有很多长处,比如对电路逻辑理解快,动手能力也强,把这块学好了,找个好工作也不会难……”
听完老师的话,官华清的心里刚有些松动,可畏难情绪让他又打起了退堂鼓。
“你不是喜欢数控维修吗?今后课余时间都到数控维修实训室来,我反正每天都会在这里,我陪你一起,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包括其他课程的问题也可以问我。”
有了这么一个“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官华清不仅通过了所有挂科课程补考,还在湖南省数控维修技能竞赛中夺得冠军,后来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拿到二等奖,毕业后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厂特招为数控设备维修工,还获得了“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
近二十年来,黄登红先后与60多名“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你们毕业后,如果让我听说哪个厂最厉害的几个员工是黄老师的学生,我就心满意足了。”2006级数控班学生王超说,这是黄老师在课堂上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王超还说起一个故事:毕业后他到一家企业应聘项目经理,面试官看完简历后告诉他,自己是长沙航院2004级的师兄。得知王超也是黄老师的弟子,面试官立即说:“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我们信得过,你还有没有同学在深圳的,可以一起来上班。”
王超所言非虚。一次,黄登红被邀请到一家军工企业参观,听到黄登红老师来了,整个工厂内的工人们都沸腾了,原来,这个工厂内60%以上的工人都曾是黄登红的学生,学生们簇拥在他的身后,争先恐后地汇报着自己取得的成绩。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比车间主任还牛。”黄登红笑着说,“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此。”
更让人称道的是,2017年在全国首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首次参赛的长沙航院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双双夺魁,两支代表队中半数以上竟然都是师出“黄”门,一时间,黄登红国赛“金牌教父”的名号也不胫而走。这些年来,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先后获全国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9人次,湖南省一等奖18人次。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黄登红这盏“灯”照亮了“满天星”——“十年前,我加工一个一般的连轴件,公差能控制在1丝内;而现在我的学生邓中华已经可以把公差控制在半丝以内了;十多年前,我只是个人在努力,现在我的学生中已经有7个全国技术能手、5个五一劳动奖章、11个省级技术能手了,而且多名大师级高手加入了我这个团队。”
“一代更比一代强。”黄登红的教育理想正在成为现实。(通讯员:张少利 陈文静 刘嫄 黄子豪 邹宇婷)
“这个教授太牛了!”某航空装备修理工厂老师傅点赞
“不下火线”病愈不久的黄登红应邀为娄底中职学校开展培训授课
“一丝都不能差”黄登红在实训课上与学生共同分析作品问题
黄登红教授介绍学生实训作品
省级学科带头人黄登红和飞行器制造技术团队
师徒之间匠心传承
系列报道:
1.黄登红:这位金牌教练有点“狠”http://www.hunantoday.cn/article/202109/202109061250544041.html
2.致敬楷模 | 黄登红:匠心独具演绎不凡人生https://www.icswb.com/h/100104/20210914/729190.html
3.芳华二十载 扬帆再出发——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候选人黄登红教授http://www.cavtc.cn/info/1012/7123.htm
4.实至名归!我院黄登红教授当选2021年度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http://www.cavtc.cn/info/1012/7150.htm
5.专题片:《在希望的田野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黄登红典型事迹http://www.cavtc.cn/info/1055/7125.htm
6.长航人物丨芳华二十载 扬帆再出发——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候选人黄登红教授https://mp.weixin.qq.com/s/dPfcko_chxCY_MQzISEI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