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能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职业教育生产力落地。我院高度重视“双创工作”, 2020年再创辉煌、硕果累累,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长沙市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赛事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地厅级一等奖2项。
我院坚持夯实基础、重点培养、创新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基于专业特色、科技创新、可转化落地的学生创业项目,加强指导,推动项目成立——成活——成长,最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为科研的“老手”,创业的“新手”,从国防科技大学引进的博士、项目指导老师张锐感叹说:“创业与科研不同,做科研只需一心钻研技术的突破,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则要更难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比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的创新以及产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性,涵盖了一个细分产业的方方面面。”今年张锐指导的“微力把脉者”团队在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4大奖项,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张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回忆去南华大学参加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日子,团队负责人检测1801班罗亚民记忆犹新:“晚上在酒店排练时,我由于心理压力太大,讲解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张老师一直陪我反复进行路演直至深夜,并鼓励我说‘你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也是最了解项目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没问题。’张老师的信任与鼓励激励我在最终展示中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团队最终获得了大赛高职创意赛项一等奖的好成绩。”
任何成绩都来自不易。获奖学生最多的感叹就是,“没有简简单单的成功,每一份胜利都来之不易。”
获得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二等奖的“航空装备维修螺钉无冲击拆卸利器”是师生共创项目,是关于专用螺钉拆卸工具的设计,团队涉及到电子技术、飞行器维修、飞行器制造、发动机制造、数控技术5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分布在3个二级学院。团队成员不熟悉、合作没有默契。而且受疫情影响,项目培育耽误了整整5个半月。返校后接到通知,离正式比赛不到15天的准备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拼尽全力”,这是团队指导老师、航空机械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文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产品从起初的1人做、瞎做、瞎忙,到指定负责人、选定成员、任务到人等初具规模,用了1天时间,工作也更高效了。因为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他们走了许多弯路。有一次,团队因为一个零件的绘图错误,导致产品加工与实际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失误让他们一整天的付出为零,又要从头开始。许文斌鼓励大家打起精神,请了专家指导他们。为了赶进程,平时不熟悉的同学们没有怨言,很默契的加班加点,“深夜十二点,看着一起加班加点赶工作进程的同学们,心里暖暖的热气涌了上来”负责技术方面的发制1801班王文涛感动的说道。
谈论起项目团队的组成,“助农巧手—农业物料清选烘干专家”项目团队负责人飞行器制造1803班袁丽认为,最关键的是队伍的组建。“这个队伍,我反复想了很久,最后确定我们班的谢伦龙、马殊敏、韦鑫博三位同学为成员。”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谢伦龙在大二就参与各种技能培训,曾获全国技能竞赛二等奖;马殊敏在3d打印、军事、飞机等方面都有特别强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韦鑫博在演讲方面以及财务方面更是优秀,他自学财务方面有关的知识,在已经考了初级会计证的前提下,又在紧张备考ACCA! “我们都不是有天赋的人,但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我们都是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最终,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个项目获得了第十七届长沙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建行杯”第六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我们依托国家‘互联网+’、中华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以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牢固树立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构建高职特征、校本特色的‘四三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省级蓝鹰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基于专业群创新创业工作站等双创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持续的‘一站式’指导帮扶。”我院院长陈勇一语道破捷报频传背后的真谛,他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近年来学院持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速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是分不开的,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全院师生辛勤的付出与一心往前飞的永不放弃精神!(新闻中心 张少利 教务处 唐启东 李元元 供稿)
爱拼才会赢,长沙航院获金奖的“微力把脉者”团队
有梦想就有未来
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项目